借钱做经费,为昆虫念经,雪山之下,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

更新时间:2016-05-29
作者:三兒


总有一
些人让你觉得世界真可爱。被嘲笑成“捡垃圾的那帮人”,他们的脸被青藏高原的艳阳晒得黝黑,但笑起来露出来两排洁白的牙齿。他们默默行动,贫困但从不放弃。焚烧垃圾时,他们会找一个虫子较少的地方念经,借钱也要爱护大自然,这是他们的故事。

一路向北,路过兰州的荒漠,就是一座覆着白雪的青山,大西北里一抹难得的绿,就像甘加的那些志愿者。

藏区里的一切,虽然物质上都很贫瘠,但给人的感觉却都是神圣而丰富的。


宁静的臧红


去达尔宗湖的路上,藏红色的袈裟在大山里是那么的显眼


人群里的一抹宁静藏红,这是第一眼看到桑杰老师的感觉。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12岁出家,在拉卜楞寺二十多年,获得了寺院的然坚巴中级学位,虽然是藏族但自学汉语,说得比很多人都好。2013年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了身边的一些人,成立了善觉爱心,开始助学活动,给家乡的几所小学送去小朋友们渴望的文体用具。后来,在年宝协会里,他研究山神文化,发现宗教垃圾的问题,遇上家乡甘加的环保志愿者。



淳朴的洁白



我不知道桑杰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些淳朴可爱的志愿者时是什么感觉,但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是呆住的。


他们的脸被青藏高原的艳阳晒得黝黑,但笑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可爱得像个小孩。虽然语言不通,但说话的时候他会很认真地看着你的眼睛,然后微笑。就是这些人,不求回报和关注,默默为家乡清理着垃圾。他们淳朴得只是为了清垃圾而行动,没想过要把每一次的活动时间和花费都记录下来昭告天下他们在做什么。


在因为捡垃圾而被村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被嘲笑成“捡垃圾的那帮人”时,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反而是更坚持。


▲作海村的队员,在村里不仅开展环保活动,还有助学、扫盲、种树等活动,队员每年都要交一定的入伙费,作为支持活动的经费



在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抑制不住地露出惊讶的表情。在汉地,志愿者行动都是被称赞和崇敬的,而在这里,却会被人看不起。


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无力感侵袭。忘记因晒伤而变得火辣辣的脸,我看着他们献上一条洁白哈达,双手合十表示感谢。我问不出原本设计好的问题,呆呆地接受着看到的这一切。


远山顶上还没融化的白雪,草原上咩咩叫的甘加羊,还没长出绿草的牧场,初夏的青藏高原风声冷冽又温暖,这些都是被无数人被渴望着的远方,而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和被苍蝇围绕的羊尸没有人看见,因环境破坏而逐渐在沙化的牧场没有人看见,连这些坚韧地守护着家乡、安静地清理着草原垃圾的藏民也没有人看见。


▲桑杰老师

听说,他是拉卜楞寺第一位关注甘加环保和宗教垃圾的僧人,而这些,都曾给他带来误解和伤害。


想起桑杰老师当初出家的愿望,为了帮助家人和众生从轮回之苦里解脱出来,十二岁的他忍受艰苦开始自己的修行。20多年过去了,从前的甘加没有多少人知道环保的概念,垃圾遍地,甚至随风飞舞。而现在,志愿者在为家乡清垃圾,尽管缺乏行动资金和专业环保知识,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但他们依然在行动。我们都相信,行动即改变!



神秘的黝黑



甘加乡最早的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成立于2012年,10个村到目前已有10支环保队伍,定期为村子周围和草原深处捡拾垃圾。这些志愿者都是各个村子自发地组织起来的,和政府无关,和责任无关,就算不清理也不会有人责怪他们,只是出于一种骨子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他们愿意承担村民的嘲笑和家人的不支持,而把这古老的生活方式继承下来。


▲作海村的一位队员,贫困户朵杰嘉,年纪最老收入最低,家里要养活四口人,虽然负担很大,但依然坚持每年交志愿者队伍的行动经费,而这些钱占了他家收入的一半。



甘加乡其实是一个贫困乡,人均最高收入约四千,而2015年广东人均收入接近七万。甘加作海的环保志愿者队伍,清理、运输、焚烧一个夏季的垃圾接近一万块钱。而这些行动资金,都是志愿者们凑起来的,这对于他们在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有些负担不起的志愿者,甚至会向亲戚朋友借。当被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有个志愿者说,他只是意识到垃圾问题在家乡的严重性,还有,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宗教信仰是不能伤害别的生命,要爱护自然。

▲在甘加处理垃圾的方法只有填埋焚烧,而志愿者们焚烧垃圾的时候会找一个虫子比较少的地方,在烧垃圾时会为因此死去的虫子念经。而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发生过队员衣服和身体被烧伤的事情。


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是纯净得让人心疼的笑容。他们只有简陋的清理工具,很多时候甚至是徒手捡拾垃圾的;因为大人要外出做工养活家庭,清理垃圾的行动甚至有小学的孩子来参与……


或许他们曾经是孤立无援的,就像过去的藏区,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抢走那些文化和历史的珍宝。但现在不是了,在甘加乡志愿者们的坚持下,从只有村民嘲笑到一小部分的人表示感谢并给予帮助,从只有志愿者自己知道他们的行动到被善觉发现,从没有外界的关注到被你看见,他们的行动在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清理垃圾的小学生们徒手拉起羊尸去临时垃圾收集点


但这样一群志愿者还需要被更多的人看见,特别是当地政府。从最初志愿者队伍成立到现在,甘加乡政府并没有给予多大的帮助和支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甘加乡政府所谓的环保奖,只是以颁给整个村子的名义,颁给村委和他们安排的低保户(只在领导来的时候清理下公路边的垃圾)。


而所谓的和志愿者沟通,也只是甘加乡政府和村委的沟通,志愿者并没有得到和当地政府平等沟通、提出诉求的机会


▲5月16日走访当天,乡政府第一次派人来看志愿者清理垃圾的情况


当一个话题在被大众关注以前,总是没有被政府重视的资格,而这一群人,拉卜楞寺的僧人、善觉爱心的创始人桑杰,和甘加的环保志愿者们,在得不到政府的庇护下,依然坚持行动,只是因为他们相信,当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被看见的时候,会有一群人站在他们的身后支持他们的行动,并为他们诉说和守护美丽的甘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