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埋不了也"烧不了"?家乡每日30吨垃圾咋处理?
今年2月,”我为家乡清垃圾团队“志愿者调查并曝光了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的一个简易填埋场垃圾污染的问题,广东调查|乡镇多“野垃圾场”,你喝的水有没混入垃圾水?随后省电视台到达当地做了采访和报道,联系相关垃圾主管部门做了整改回应。广东回应:清远垃圾场污染问题我们尽快整改。
在9月18日,志愿者回到现场了解到,“简易垃圾填埋场“从7月20日开始停止运行,封场施工已有一个多月了。

由于封场后,现场已经看不到原来堆积如山的垃圾,也闻不到臭味。因此有村民对垃圾填埋场封场给予好评 [点个赞]。
只是垃圾告别填埋处理后,镇政府决定将填埋场附近的镇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使用热解气化处理技术进行垃圾处理。没想到,这个新启用的方案让村民们“一夜激动”,要联名反对。

没有日期的公告
9月14日当天,志愿者收到白花塱村民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是关于清远浸潭白花塱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的一份公告,全名为《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
这份公示贴在了虎迳村村口,上面没有注明公示日期,也没有写明升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一位村民表示,这份公告贴出来还不到一天,就被村民撕下了。

关于公示里提到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志愿者也到现场了解过情况。
浸潭垃圾压缩中转站投建于2013年,占地约1000平方米,与"垃圾填埋场"的直线距离约1.3公里。中转站内,有一台垃圾压缩机,该中转站日常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守着。
据工作人员反映,2016年7月20日起,中转站才开始正式投入使用。镇上各个地方收集的垃圾,被临时露天堆放在垃圾中转站。每天垃圾从中转站不经压缩,直接运到清远市青山填埋场,每天约30吨。

现场的垃圾渗滤液直接流到一个类似化粪池的收集池,然后排到一个疑似没有任何防渗措施的渗坑。(经反映后,浸潭镇政府将按志愿者的提议整改,拟建一个收集池,及时将废水抽走)。据当地的工作人员说,收集池里的污水会定期运到禾云镇的污水处理厂。
而离中转站约10米远的地方,是一条宽约4米的河流。河流汛期的时候,中转站曾被淹到两米的高度。
村民联名反对浸潭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
有村民介绍说,这个公示一出来,村民们就开始激动了,因为有村民透露说这个升级改造是要建一个垃圾焚烧站,然后就有村庄开始联名反对这个升级改造项目。

而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是其选址不合理,因为中转站位于白花塱人群密集居住地;
二是改升级改造项目违背了原有的租地协议书,协议书里的租地用途只说了是在租地滚水望建一仓库用于保管存放环卫车辆等工具,暂时存放一小部分垃圾压缩后每天运走,并没有写明浸潭垃圾中转站可以升级改造。
图:浸潭镇政府2013年和虎迳村民签订的租地协议
浸潭镇政府关于公示的回应
针对这个公示,浸潭镇政府给志愿者的回应是:
公示内容没有署明公示日期及升级改造的具体内容是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会立刻改进。而针对没有和村民协议改变这一份租地合同就贴出这样一份公示,浸潭镇政府表示会继续和村民沟通宣传,并给出一份承诺。
承诺建立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监督小组,以及若是垃圾气化站出现任何重大污染问题,将由镇政府亲自关停项目。

黄书记解释说: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项目是为了解决全镇的生活垃圾问题,所以打算采用垃圾热解气化技术来升级改造垃圾中转站。
浸潭镇是清新区引进这个技术的第一个试点。
参与垃圾气化技术咨询会,村民提出反对意见
9月21日下午,应志愿者的要求,镇政府在白花塱村委会组织村民参与垃圾热解气化处理装置技术的咨询会。
现场,中信利百川环保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和广州国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热解气化处理装置技术的概况和环评报告的具体内容。

现场的大部分村民一致反对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项目。在场村民不认可镇政府未与村民沟通修改征地协议,就发出升级改造中转站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中转站汛期会被水淹没,村民也提出项目设计是否合理的疑问。
由于现场意见太多,应镇政府的要求,9月23日,白花塱村民已经上交正式的书面反对意见。

因为对垃圾气化技术仍有疑虑,加上征地协议未修改等问题,村民和镇政府在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升级改造上仍未达成共识。
对于志愿者关心的垃圾气化后的飞灰、废渣检测数据与去向的问题,负责垃圾气化工程的中信利百川环保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负责人并没有给出清晰的解答。

因此,在等待浸潭镇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项目的环评报告的同时,志愿者已经向云南省保山市环保局申请中信公司在云南的垃圾气化项目环评信息公开,希望根据掌握的数据来讨论垃圾气化污染物处理的安全性。
关于该垃圾气化技术的检测数据及工艺,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