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侠原创|NGO管理:重新发现阅读(连载一)

更新时间:2015-03-13
作者:朱清




有人看完了我写的《NGO管理:一个健身管理的样本》,给我留言说:我觉得好奇的是,怎么可以让自己头脑条理清晰的写出这样一段文字。一位朋友对我的评价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问题,每一次对话都是很认真的人”。


我想,保持头脑条理清晰其中的关键正是取决于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天津绿领为例,作为完全由90后年轻人创造并执掌的青年环保组织,尤其面对大量的问题。传统意义上,“问题”往往被我们看做是成长路上的石头,是拦路虎,是阻碍;但其实更多时候“问题”也是磨刀石,是淬炼出项目人员真才实干的三昧真火。


我在NGO圈子里见证过的那些勇猛聪慧的人物,无一不是遇问题反而愈强的勇士。《深度式学习的艺术》进一步启发了我对在阅读上也需要坚持对“问题”较真的态度。分享这篇短文,希望与NGO的朋友们共同成长。


01

在我阅读《深度式学习的艺术》这本书之前,我读书一般就是按图索骥,意思就是说,我可能按照主题去阅读。比如,这段时间,我在学习新闻传播学的一些东西,所以相关的一些教材和书籍我都买了或者借好了。这种是“主题式阅读”。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主题式阅读之前,我主要的阅读方式,是“兴趣式阅读”,大学阶段或者之前的所有阅读,大部分都属于这种阅读,就是按照兴趣,按照随机的书单或者别人的推荐,兴趣来了,就去阅读一些书籍。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处于“兴趣式阅读”的阶段,或者习惯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


读了《深度式学习的艺术》之后,给我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反思。实际上,“兴趣式阅读”和“主题式阅读”,都不能属于真正最好的阅读方式,在结合“兴趣式阅读”和“主题式阅读”的基础上,对于某些特定的、长期以来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领域,应该上升到“问题式阅读”。也就是说,以某一个特定的问题和思考为出发点,进而不断深入地寻找答案,完善答案,充实对于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答。


(图:每一个问题,都是一堵墙 )

举例来说吧。


在读完《深度学习的艺术》之后,我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洞察力”的,在一次演讲之后,我发现我的洞察能力比一般的同龄人似乎要强。我就由此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有些人对于同样的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洞察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实际上,我们生活中,随时可以提炼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这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但是有了问题之后,就应该去解答它。


之后,我开始运用《深度学习的艺术》中学习到的知识,我去查找了关于洞察力的文章,比如《洞察力》,有这么一本书,我看完了里面对于洞察力的所有的案例分析和故事;另外,我自己去总结分析身边洞察力比较强大的人的行为特征。这就是问题式阅读的运用了。


在此同时,我又发现了,为什么,我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什么会比别人要强似乎,为什么有一些新的理念或者工具,我介绍给其它朋友,有的接收起来特别快,有的却说:“诶呀,好像暂时用不上,学不会等等等”,是不是因为他们一贯以来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能力就不足呢。这是和洞察力相关的一个平行问题,也是关于人内在能力的。我现在在寻找机会,希望把这个问题通过“问题式阅读”解答它,充实它。


另外,比如阅读。这几天,和朋友谈论阅读。给我很多思考和启发。我也开始运用“问题式阅读”去提出问题:我在阅读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启发呢,目前来说,能够通过哪些理念掌握更好的阅读方式呢。所以,我又找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比如南方周末前几年的专栏《书海泛舟记》;比如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比如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比如周国平的《论读书》,等等等。我在通过问题式阅读,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慢慢慢,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阅读的效率和认知度非常高。因为我是带着问题的,我非常清楚我需要什么,我理解什么。这个思考的碰撞是非常大的。


02

阅读的习惯的养成,其实就是思维的习惯的养成。大部分人的思维现状,简单总结来说,就是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所以需要改变这种思维惰性,就需要通过阅读习惯的引导,让自己养成,对于问题不断求解,深挖到底的精神。否则永远只是在挖一口浅水井,挖不到更深的东西了。我们去进行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像生产一个产品一样,也是有“生产过程”,有“生产理念”,有“产出”的。刚刚说的“问题式阅读”的方式,其实就是“生产理念”的革新,也就是说,你要知道怎么生产。有人会问:那要从实质上改变或是有这种长久持续的对知识的热情怎么维持呢。


对,所以好比从一个生产的管理来说,你理解了生产理念(也就是有了“问题式阅读”的理念),但是你实际操作起来,你不懂产品设计,你不懂产品需要经过哪些生产流程,你不懂你的产出,终端客户是哪些,没有这些构成的完整的概念,就没办法维持。对于阅读来说,我总结起来,它有两个重要的流程,做好这两个重要的流程,能保证你持续的有东西出来:


流程1就是先成为“纪录型的阅读者”,所谓记录型的阅读者,就是要知道自己读了哪些书,定期纪录自己阅读的清单,定期(半年到一年)对自己的阅读结构,在分类定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分析和优化。同时对于经典的作品,进行回顾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阅读。

这是流程1


(图:成为记录型阅读者,能够保持对阅读的清醒)


流程2:就是成为“分享型的阅读者”,你的阅读的问题,你探索的智慧,一定是开放的,针对你的朋友,针对你的老师等等周边的人群,都是开放的,去主动分享你对某个问题的阅读见解或者你通过问题式阅读构建起来的答案,可能很粗糙,但是一定是不断通过分享,来修正和挑战自己的认知。这是流程2.

03

所谓“结果”,就是说,阅读一定有一个产出。就像生产一样,不能只有生产理念,但不见产品。阅读也一样,只有不断地产出优质的产品,才能激励自己不断更新,同时接收顾客的反馈,改进产品。阅读也是一样,也是面对社会,面对工作,面对开放的未来,去进行生产。通过阅读的积累,慢慢积累自己对于某一领域的综合性认知,以“系列作品”的方式去发布他们。这就是结果概念,重视”作品“和“创作”。全世界都在讲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同理,阅读也是一样的,从单纯的“阅读制造”,要到“阅读创造”。这个过程需要要做好第1步(理念:问题式阅读)、第2步(流程:阅读的记录者)、第3步(流程:阅读的分享者)、第4步(结果:阅读的创作者)。能够完成这四步,基本上一个完整的阅读链也就出来了,也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智慧和兴趣了。

结语

我曾把NGO圈子比作为一块荒野,在里面生长需要野蛮的能量。而这野蛮的能量就散落在我们对待问题的真诚,对待现实的不妥协,对待未知的乐观。而在阅读上,作为NGO从业人员,是幸运的,因为阅读的热能只有在接触现实的、真实的土壤的时候才会挥发出来,而这恰恰是NGO最不缺的。

注1:《NGO管理:重新发现阅读(1)》主要从“发现问题”出发,结合《深度学习的艺术》的启发,分享如何构建完整的阅读四步链。在(2)中,将会从另一个角度,侧重描述如何构建这四步。

注2:《NGO管理:一个健身管理的样本》主要讲述的是从健身的角度出发,如何构建五个NGO从业者的成长维度。阅读原文或继续关注:http://blog.sina.com.cn/u/1893839237


环保猪猪侠卖文章护水源



本文是作者朱清为华北水安全项目调查募集筹款系列文章,如果您喜欢请1,帮助发起一起捐;2,转发至朋友圈;3,五毛打赏或更多。感谢!请继续关注微信号:yuandianclub,更多精彩原创文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