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危化企业整治风云:什么是“红黄蓝”?

更新时间:2015-11-07
作者:天津市危化企业整治风云:什么是“红黄蓝”?

据天津市安监局官网11月6日消息,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整治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这项9月7号由天津市政府确定的整治工作开展已有2个月。这段时间,安监部门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却不知道他们具体如何行动。


9月7日,天津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治理规定》(下称《规定》)和《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整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前者在《天津日报》全文刊发,而后者,在志愿者向天津市政府办公厅申请时,被告知:“方案”的发文单位为市委,文件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畴,不予公开。随后志愿者根据各类官方报道拼凑,了解部分政府在危险化学品整治方面的工作内容:


第一、是摸查危化品企业,并分成“红黄蓝”三类:分别是要坚决关掉、切掉、转掉和搬掉的红表企业,需要停产整顿的黄表企业和需要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的蓝表企业,其中对红表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大有不将其关掉誓不罢休的姿态。


第二、是建设天津安全生产防护网,各区县安监工作人员甚至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调研危化企业、加油站安监安防系统,为项目立项、招标做准备。


第三、是在近期密集开展消防与安全生产类讲座,每个街道至少需要开展一次像样的活动,滨海新区新北街道更是组织了逃生疏散演练,据报道效果良好。


那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实掌握企业基础信息是实现有效监管的第一步。


2014年2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了《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攻坚工作方案》,天津滨海新区、北辰区、东丽区在列,但近期分别发生在滨海新区的有证照存储单位事故和北辰区的无证照私自存储事故也反映出,对掌握辖区内涉危险化学品单位情况这一基础工作,安监部门做的并不出色,监管人员不足只是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也导致监管的“灰色地带”。



本轮“红黄蓝”企业的摸查工作已经完成,而公众看到的,依旧是一串数字,对于公众关心多的某一家企业究竟是什么状况,安监部门仍闭口不谈,排查名单,未见公布。


早在2010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金安”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系统就已经启用,该系统可“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单位设立及其改扩建的安全审查、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和容器专业生产单位安全审查、定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发放以及国内危险化学品登记等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系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仅仅是一个桌面办公软件而已,对于事故中受影响的周边居民,他们甚至不知道身边有危化企业存在,更谈不上了解企业的应急预案,了解事故发生后如何逃生。


在现阶段不能保证所有涉危险化学品企业都能搬迁,都能进入专业园区的情况下,安监部门是否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关注到公众需求。尤其是生活区周边存在着石化企业、油库等危险源的居民的担忧,太多的担忧来自于未知的恐惧。


我们认为,最基本的,居民需要了解企业编制完成的、安监部门审核备案的应急预案,要看到,危险化学品行业不可能实现“零事故”和隐患排查的“全覆盖”当危险来临,公众知道的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