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之声】一个绿领志愿者的公益观
【特别申明】下面论述,仅为自己初涉公益领域后,结合所学得出的粗浅观点,难免抽象,难免浅薄,如需深入或结合实例,欢迎进一步的共同探讨。
一、何为公益-【知理行义,公私相济】
先从解词而入,在我看来,“公益”二字:
【公】为普遍,为基本,为一以贯之;
【益】为美好,为公道,为内蕴充盈。
公益绝不是一场亮眼的戏,而应是生活中需要坚持的连续。
它代表一个人对公义的深入认知,对美好的持续追求,以及将所学带入所行的强烈愿望。
我一直以为,公益,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所思所能。
他不“伟大”,却有风雨兼程中的“韧性”,一直细水长流。
他不“辉煌”,却有洗去铅华后的“质朴”,永远可爱柔软。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为公益即是为自己,这里没有什么大公无私、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雷锋式】的公益终究要消散,而今追求的更应是【为人也为己】的公益实践。
记得前不久克林顿在一次讲演中说,如若你是真正的自私,真正的想为自己好,那你也必须尽力改善环境,为益他人,如此你才能生存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空间里。其实除此之外,追求公益,如前所述,也是在践行普遍之公理,诸如正义平等、价值多元、公民社会、言论共享、善治结构等等,事实上,说得玄乎点,某种意义上这是在完成个体的终极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完成了和心内中最纯粹自我的对话。
公益,最终是为事的准则,守护尊严的底线。是为人的价值,感受生命的不平凡。如此,难道不是予自己魂灵以大利吗?
二、如何公益-【反思着的实践】
在我简单参与几次公共事件和公益实践后,一直觉得要做好公益,不仅需要行动担当和先行勇气,还必须以厚实之反思为基石,否则,无思之行就如同抽薪之釜。【投身去做-做了什么-为何而做-怎样做最好】,依此,只有把切入现实的思考加入到实践中去,总结着行走,反思着行动,才能不断考量公益本身存在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由此予公益以内在的生命和力量。
接触公益,实际上也是在接触知识的变通,体验学习的实践感,比如最近参与了一些环保实践,反思后我得出了些简单的想法,简而言之为:“我们不想,为了能穿一件华丽蔽体的衣服,而制造了可以穿透脾胃的毒气;我们不想,为了能开一辆速度上百的汽车,而降低了生命本来保持的转速。【得不偿失】或许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诸如此类,你会发现在公益实践的思考里,世界能天朗气清,心境会豁然开朗。诚如周保松老师言:让学问走进生命。
三、公益给了我什么-【新生与重估】
踏入公益领域,无非就是进入有趣人的生命,进入更真实的世界。接近公益人,我感受到一种出淤泥不染的纯粹,一丝平易近人的舒心,一种成竹在胸的视野。在其中,我学会了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之外的情感联系,学会了重新体验人与自然、与世界之间除了生产之外的内在联系。它给了我机会去重新考量和认清我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现实关系。
这个时代充满了不屑一顾,以及对彼此的鄙夷,但依然有一群人在坚守公益,因为它要表达的恰恰是包容、分享与传递,包容异议,分享生命,传递能量。而这恰恰是时代所缺乏的东西。
在公共实践中,能践行理想,切身体验知识的现实力量,划出自己解读的学海书山,在公共实践中,也能感受志同道合者带来的决绝和担当,分享不同的创新思路与人性火花。
这是一块可以发挥你独特思考,展现你不羁行动的热土,我们在这里根种,生出奇花异草,大树繁茂,我们在这里畅游,天马行空,意味非凡。
四、公益能改变什么-【做可爱的自己】
事实上,前面三点凑在一起足以说明投身公益的价值所在,但也少不了疑问:我们人微言轻,势单力薄,收效甚微,又何必自作多情?
而我也以对此问的回答为结尾:
公益实践起初改变的,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你面向的他人。
起初改变的,是你对纯粹知识的行为深化,对身边社会的持续反省,和对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重新考量。
不管今后你是谁,或许有一天,你成了高官,成了企业家,成了师者,相信你都会在你站立的位置,做出于己于人都是为正义的抉择。
所以,做公益,如邓飞老师所说,是去做一个【柔软的人】,亦如笑蜀老师所言,是去做一个【可爱的人】。